“再这样,我就生气了”,总用情绪控制孩子,

摘 要

  朋友来找我聊天,跟我说了一件事。她下班回家,便看见孩子坐在榻榻米上玩积木。孩子看见她回来了,便叫他过去一起玩。不一会功夫,他便和孩子堆起了一座小房子,孩子也非常的

朋友来找我聊天,跟我说了一件事。她下班回家,便看见孩子坐在榻榻米上玩积木。孩子看见她回来了,便叫他过去一起玩。不一会功夫,他便和孩子堆起了一座小房子,孩子也非常的高兴。

这时候她婆婆从厨房出来问到:“什么事这么高兴。”孩子高兴的指着他们的作品给奶奶看。后来该吃饭的时候,她叫孩子来吃饭,孩子一直不为所动。她过去拉孩子起来吃饭,孩子还是不听话,不吃饭还是要玩。她生气的吼道:“你怎么不听话,如果再这样,我就生气了!”孩子兴许被吓到了,乖乖的去洗了手。

虽说表面上这种方式是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其实这也是孩子对她的一种妥协,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教育意义。

有很多时候,我们想要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常常会说:“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然后孩子就会立马乖乖听话。

但是,当家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试探用情绪控制孩子。

研究调查显示:

如果家长经常对六岁以前的孩子说“你在这样,我生气了”,孩子会慢慢养成消极的负面人格,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如果家长总是想着用情绪控制孩子,这就丧失了教育的意义。

01一、“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内心产生恐惧

在《妈妈是超人》中有一个片段:安迪过去把大麟子手中的玩具夺下来,说“我来弄!”大麟子接着说“哥哥生气了”,害怕地跑进了妈妈的怀抱。其实安迪没有生气,是大麟子自己想象的生气。

在孩子不好好吃饭,各种挑食的时候,家长就会说:“你要是再挑食,妈妈就生气了。”

当孩子哭闹着要玩具时,家长就会说:“你再不乖乖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

长此以往下去的话,以后孩子听到别人说生气了,就会从内心感到恐惧。每当孩子看到或者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不对或者说话语气重了一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他生气了。”

2、不被当回事

《孩子:挑战》有一个片段中说,妈妈的说教会对孩子产生免疫,这样孩子就成了一个“妈妈的小聋人”。这种“耳聋现象”,最后的结果就是只会针对所有跟他讲道理的人。

家长们经常说:“再这样,我就生气了”这样的话,虽然起到了威慑的作用,但是并没有指出孩子的错误,也没有制止孩子的行为,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把这句话当成是家长跟他开的玩笑,完全不当回事,甚至下次还会再犯。

例如:家长在陪孩子拼图,孩子一把把拼图给打乱了,家长假装板起脸来说:“我生气了!”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在假装生气,微微一笑,家长立马也跟着笑了起来。这种情况,孩子就会知道家长的生气就是一种“游戏”,为了这种游戏,他以后会破坏的更起劲。

3、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

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他那些行为是错误的,只是一味的跟孩子说我生气了,孩子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孩子天性活泼,让他安安静静坐一会的话,不到十几分钟就去调皮了。例如: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小孩子老是大声说话,前边的阿姨回头善意的说:“麻烦您看好小孩,请说话小声点。”这时妈妈扭头跟孩子说:“别再说了,阿姨都生气了。”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告诉孩子:阿姨生气的时候你就别说话了,阿姨不生气的时候你就可以说话。孩子根本没有认识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对的,这样的情况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父母不及时的给出正确的指引,孩子的内心就会萌生出错误的想法。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错误让孩子成长了起来。如果家长没有给与正确的引导,只是用谁谁谁会生气来简单地回应,孩子就不会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以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02二、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1. 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不听话或者总是犯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是心理上的不舒服,还有可能是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我们要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要具体的指出孩子的错误,要用平和的心去对待,而不是训斥,要对事不对人。

例如:孩子喜欢乱扔东西,首先指出错误,家长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这样做家里边就会变得很乱,而且还会影响街坊邻居。然后给孩子准备一垃圾桶,并且引导孩子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面,培养孩子的习惯。

2. 采用计时隔离法

孩子在犯错误以后,害怕会被责罚,情绪会比较激动,如果温柔的方法不能控制情绪,那就用“及时隔离法”试试看。

《美国人怎样处罚孩子》有篇文章,美国人教育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做法叫“timeout”,翻译为“计时隔离”。

虽然看似像我们常说的“关禁闭”,但是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计时隔离法是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思考,而不是不闻不问的关禁闭。

例如:和孩子单独处在一个房间,然让孩子坐在床上,给他足够的时间冷静下来。同时视线不要离开孩子,要一直关注他。如果孩子还是比较躁动,就可以抱住孩子,但是不要着急沟通,让他感受到他是被爱的,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当孩子完全冷静下来以后,再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正确指引。

03三、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大多数家长的误区就是与孩子争对错,强迫孩子认错,虽然孩子低头认错了,但是还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

1.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要让孩子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并且告诉孩子让他错不是为了让他听话,而是为了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方法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例如:孩子为了玩玩具而打了别人,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征求玩具持有者的同意才可以玩。

2.尊重孩子是否认错的权利

孩子是否认错的权利,是孩子的,而不是家长的,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权利,指导和等待孩子理解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它。

总之,孩子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在这样我就生气了”这样的话,小孩子都会犯错,家长要做的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的错误,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家长引导正确,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你是怎么处理孩子犯错的问题呢?有没有用对方法呢?一起来讨论吧。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